活动专题

【专题】2020两会进行时11-经济学院专家学者热议2020年“两会”热点(一)

发布时间:2020.10.13来源:经济学院党建网浏览量:35

编者按

 在我国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521日下午和22日上午,2020年全国两会隆重开幕,万众期待、使命重大。经济学院专家学者纷纷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等多媒体实时关注大会开幕,及时了解两会动态,并结合自身专业学习和工作特点,针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热烈而广泛的研讨。

专家学者有话说


杨森平  广东省政协委员、民建暨南大学基层委主委、财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与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通常会出现数项关于税制改革的内容,今年有且只有“减税降费”一项,可见“减税降费”已成为今年政府税制改革重要工作之一,这体现了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政府在恢复经济、保障就业民生方面的重大举措。事实上,自2017年“减税降费”行动开场,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将“减税降费”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2018年全年,国家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2019年更是提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目标,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2020年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减税降费”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优直接税与间接税比例,继续下调增值税税率

平衡直接税与间接税比例,可以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等问题,我国目前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例失衡,间接税的比重长期维持在六成以上。具体如何下调整增值税税率,调整哪些行业的增值税税率,是否还会并档,还需要经过相关有权部门的调研论证,最后出台相关文件予以实施。

2、延长六月即将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至今年年底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称,“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此外,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明确“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具体政策的落实还需要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相关文件。随着2.5万亿元减税降费目标的提出,政府也面对减税降费与地方财力缩减之间的矛盾和压力,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从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

3、中央财政助力减税降费持续推进

今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用于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其目的是惠企利民。

4、减税降费背景下的地方财政对策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同时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除了上述措施外,针对当前经济下行、财政吃紧的现实压力,还可以通过健全地方税体系、调整完善地方税税制、培育地方优质税源、扩大地方税管理权等方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壮大,弥补地方收入不足,是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亦是这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的具体体现。

 

冯海波  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财税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保就业”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对此,我们该如何解读?

首先,就业问题直接关乎民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增大,如何“稳就业”自然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难点问题之一。早在2018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就业”置于“六稳”工作之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的论断。自2019年岁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整个世界也笼罩在经济衰退的阴霾之中。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制约,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如果劳动者无法得到就业机会,就会丧失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失业人数的增加,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会减少,反过来削弱企业恢复生产的能力。如此循环往复,经济将遭到极大的破坏。疫情发生以来,新增就业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大幅下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在原来“稳就业”的基础上,提出“保就业”。只有实现了“保就业”才能“稳就业”。

其次,在目前的形势下,应该清楚“保就业”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就业对于所有的社会成员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当下两个社会群体的就业问题尤其引人关注。一个是新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20207月,全国将有八百多万高校毕业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能否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不但影响到千家万户眼前的福祉,更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另一个群体是人数众多的农民工。根据人社部的统计,2020年中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87亿人。近些年来,农民收入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依赖非农就业获得的报酬。新冠疫情将不可避免地减少农民的非农就业,因此农民工就业就业人数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效果。可见,无论是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非农就业是“保就业”工作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最后,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就业”。一直以来,财税政策在“稳就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政府围绕着减税降费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举措。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财税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进一步扩大减税降费的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进一步坚强对企业的放管服改革;鉴于中小微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着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财政信贷支持力度。所有这些举措都是希望通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来提振经济,进而促进就业。但应该清楚的是,除了放管服改革外,大多财政货币政策都是解决应急问题的短期政策,无法长期实行。最终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是如何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而要实现经济的产期可持续增长,惟一有效的途径是创新。所以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要实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且要开展新一轮创新改革试验。

 

唐飞鹏财税系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与经济学理论一致,积极财政政策再次成为中国经济的应急之策,将在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大力减税降费、安排3.6%赤字率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政府工作报告》还在支出层面特别强调了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将各项支出精打细算,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大力提质增效。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是实际可支配财源因疫情冲击、经济下行而锐减,另一方面是抗疫支出等刚性支出需要优先安排。在预算约束总体收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如何才能有效提升财政支出效率?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考验地方决策者权衡取舍的智慧。《政府工作报告》指引了基本方向,优先安排基本民生支出和重点领域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而具体应当向哪些支出类别倾斜多少,如何实现有限财政资金的最优化配置,将或许是接下来财税学界要探讨的热点问题。

@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