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毗邻深圳的东莞,近年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莞深合作不断深化。与此同时,不断有深圳企业选择在东莞“扩建”,将生产和研发基地迁至东莞,助推东莞发展步入“快车道”。
当前,东莞在更高水平上推动东莞与深圳的合作。如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携手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打造190平方公里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群。莞深之间合作在科技创新、源头创新为主的层级上展开新一轮的融合发展。
接下来,东莞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向深圳学习?东莞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与深圳优势互补,实现错位发展?本期三人行邀请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谢宝剑共同探讨。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东莞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强力度,在营商环境建设、关键核心技术、高端创新要素、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上加强与深圳对接。
发挥东莞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东莞在城市定位上,应当如何合理规划,通过与深圳优势互补,实现竞合错位发展?
谢宝剑:《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深圳要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协调合作,建立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的改革联动机制,实现协同对接,充分发挥制度整体效能。”而东莞毗邻深圳,在与深圳协调合作和区域互动上具有天然优势。
在城市定位上,东莞要与深圳协同共进,有力配合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首先,在基础设施上加强与深圳的无缝对接,实现人流、物流的便捷快速流动;其次,在产业平台建设上,按照深圳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深圳的知识溢出和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共建共生;再者,在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上,全面系统复制深圳可推广的营商环境;此外,东莞要加强广深廊道功能,在双城联动中承接人才和创新的溢出。
补齐自身短板积极对接深圳资源
记者:在产业协同发展上,莞深合作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东莞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向深圳学习?
谢宝剑:在莞深产业协同发展上,一是东莞有效地为深圳产业做大做优做强提供平台支撑。二是东莞充分发挥了制造业基础厚实的产能优势,为深圳产业链延伸、拓展提供有效的支撑;三是东莞在土地、厂房、人力资本、住房等产业要素支撑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跟深圳实现协同配合和联动发展。
未来,东莞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强力度,在营商环境建设、关键核心技术、高端创新要素、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上加强与深圳对接。
推动平台建设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记者:目前,深莞已经就共建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群达成共识。在两地携手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有哪些建议?
谢宝剑: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上,首先两市要加强联动,实现深度对接,尤其是在涉及大科学装置等方面,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发挥效能,实现协同。其次,要充分发挥双平台的作用,即深圳光明科学城与松山湖科学城携手合作,联动双方资源,发挥双平台优势,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此外,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通过打造全球一流的创新环境,吸引集聚更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包括人才、资金、项目等,以此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
(来源:2020年10月19日东莞时间网 内容有删减)